✈️食物的漫游✈️

焦糖饼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糕饼,通常由面粉、蜂蜜和坚果制成,有些地区会加以香料(如肉桂)。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菲律宾、巴西南部、法国南部、西班牙、乌拉圭和委内瑞拉都有发现。最典型的焦糖饼干是在安达卢斯时期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主要包括当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及直布罗陀),通常被以小圆柱体的形态生产。关于焦糖饼干的由来,首先要说一下它的名字。根据西班牙语言学家和方言学家Manuel Alvar López的说法,“alfajor”是卡斯蒂利亚语“alajú”的安达卢西亚语变体,源自阿拉伯语”الفَاخِر“(al-fakhir),意为“奢华”,并且与某些信仰相反,它起源于新世界,作为alfajor被引入拉丁美洲,这个词在 14 世纪被引入西班牙语词典。西班牙语历史词典的出版允许人们记录原始“alajur”的两种形式,写作“alfajor”和“alajú”。“alfajor”和“alajú”有可能是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引入西班牙语的阿拉伯语。

另一方面,据历史记载,712年,阿拉伯将军Musa ibn Nusair率领18,000名士兵抵达阿尔赫西拉斯,着手征服锡多尼亚城、瓜代拉堡以及卡莫纳。此后,一位匿名作者在十世纪被撰写的阿拉伯语食谱《Kitab al-Tabikh》中发现了一种类似焦糖饼干的甜食,名为“alaú”。西班牙文法家Antonio de Nebrija在他的拉丁-西班牙词典(1492 年)中首次将这个词标注为:“alfaxor”或“alaxur”。以此推断,焦糖饼干极大可能来源于阿拉伯传统烹饪。



🥠幸运甜点🥠

幸运签饼于19世纪由日本人发明,跟随着移民足迹,在沉浮历史中被美国华人发扬光大,在用餐的尾声被作为甜点的替代呈上——这个在东亚华语世界并不具名的小饼干,渐渐成了海外中餐的代言人。在意大利的中餐厅,入口的柜台边常常摆着一个大碗,客人在结账时可以从碗里顺手拿走一个幸运签饼。对于在中国本土长大,后移居欧洲的设计师组合豆否设计(刘悦、徐溪婧)来说,这是一个与百年前的东亚移民在海外重新相遇的时刻。

在食物漫游的地图上,豆否设计追溯人类在大洲大洋之间迁徙移动的历史,也回溯她们个人的生活轨迹。在主题展览的尾声,她们将一些来自跨文化生活习得的甜点食谱寄托于幸运签饼作为“展后甜点”附上。希望这些食谱也可以在你们的厨房,实现它们的文化漫游,和两位设计师跨越国度的味觉漫游。



👭🏻豆否设计👭🏻

豆否设计/ tofoodesign由刘悦和徐溪婧两位产品设计师共同创立于2016年。她们以亚洲饮食文化背景下的味觉角度来揣度世界饮食文化并自我反思,寻找不同传统和感觉的融合所产生的文化或情感火花。她们关注围绕各种食物发生的故事——由何人,在何处,以何种方式被制造,将其解构并以全新的体验形式融入当代生活语境,寻找新的交互方式,构建更别致的饮食环境,通过味觉拉近人与人、人与物的距离,给人们提供关于食物的新的可能性与反思,以及思考食物在我们生活中意义的新方法。


微信扫码关注我们:)保持联系